核磁共振是處於磁場中、具有自旋性質的原子核受到射頻輻射的激發,於分裂的能級間產生躍遷,伴隨而產生的一種共振吸收現象。核磁共振波譜本質上隸屬於吸收光譜的範疇,即原子核對射頻輻射的吸收。
低場核磁共振波譜儀主要由工作站、超導磁體單元和機櫃三大部分組成。由於處於網絡中的計算機容易受到病毒等因素的影響,從而造成軟件崩潰和數據丟失等問題,因而不建議將軟件安裝在聯網的計算機上。此外,應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殺毒軟件升級、數據備份,避免數據丟失.如需進行數據拷貝,建議使用專用的移動硬盤,並在連接之前預先格式化,避免可能的病毒傳播。
對低場核磁共振波譜儀來說,超導磁體單元的維護是非常重要的。由於超導是由線圈浸泡在低冷液氦(-269℃)中形成,因此維持超導的低溫環境是重要的,需要定期觀察磁體中液氦和液氮剩餘量,並及時進行添加。對400MHz磁體來說,磁體的設計已經減少了製冷劑的揮發損失(液氦消耗量減少13),約5個月添加一次液氦即可。
相較之下,液氮消耗量較高,約10天添加一次。低場核磁共振波譜儀後台程序會在每天固定時間對液氦、液氮剩餘量進行測量並記錄。因此,管理員需及時關注,並根據消耗量的異常判斷管路是否有堵塞,以便及時排查和處理。
由於磁體有很強的磁場(400MHz,9.4T),對鐵磁性的物質有強吸引力,該吸引力會在短距離內增大至無法控製的程度,而被突然吸到磁體中心,因此鐵磁性物品(如手機、機械手表、鑰匙等)、磁卡(如銀行卡、校園卡等),以及使用心髒起搏器或金屬關節的人士禁止靠近磁體。
此外,由於樣品的測試是在室溫腔管中進行的,周圍環境溫度的改變對磁體中心頻率的穩定性,磁體的穩定性均會產生影響,因此需保持環境溫度的穩定。